西門塔爾牛原產于瑞士,并不是純種肉用牛,而是乳肉兼用品種。但由于西門塔爾牛產乳量高,產肉性能也并不比專門化肉牛品種差,役用性能也很好,是乳、肉、役兼用的大型品種。從1990年山東省牧業肉牛養殖場引進該品種。對我國各地的黃牛改良效果非常明顯,雜交一代的生產性能一般都能提高30%以上,因此很受歡迎。
西門塔爾種公牛
。中國西門塔爾牛品種于2006年在內蒙古和山東省同時育成。中國西門塔爾牛由于培育地點的生態環境不同,分為平原、草原、山區三個類群,種群規模達100萬頭。該品種被毛顏色為黃白花或紅白花。各類群核心群種牛的遺傳基礎已達到遺傳同質化水平。 犢牛初生重平均41.6千克,6月齡體重360千克,12月齡重1000千克,18月齡1200千克,乳脂率4.0%。屠宰實驗結果,屠宰率平均61.4%,凈肉率50.0%,眼肌面積90.5平方厘米。早期生長快是該品種的主要特點之一。因此,將成為我國未來牛肉生產的重要利用品種。
外貌特征
該牛毛色為黃白花或淡紅白花,頭、胸、腹下、四肢及尾帚多為白色,皮肢為粉紅色,頭較長,面寬;角較細而向外上方彎曲,尖端稍向上。頸長中等;體軀長,呈圓筒狀,肌肉豐滿;前軀較后軀發育好,胸深,寬平,四肢結實,大腿肌肉發達;發育好,成年公牛體重乎均為800--1200千克,母牛650——800千克。
生產性能
西門塔爾牛乳、肉用性能均較好,平均產奶量為4070千克,乳脂率3.9%。在歐洲良種登記牛中,年產奶4540千克者約占20%。該牛生長速度較快,均日增重可達1.5-2.45千克以上,生長速度與其他大型肉用品種相近。胴體肉多,脂肪少而分布均勻,公牛育肥后屠宰率可達65%左右。成年母牛難產率低,適應性強,耐粗放管理。
肉用特點
體格大、生長快、肌肉多、脂肪少:西門塔爾牛公牛體高可達150-160厘米,母牛可達135-142厘米。腿部肌肉發達,體驅呈圓筒狀、脂肪少。早期生長速度快,并以產肉性能高,胴體瘦肉多而出名。在雜交利用或改良地方品種時的優秀父本。
具有典型的肉用性能:不同品種的牛,在體格、體型方面是不同的,這使牛的生長率、產肉量和胴體組成方面表現出較大差異。西門塔爾牛在育肥期平均日增重1.5-2公斤,12月齡的牛可達500-550公斤。而地方品種的牛日增重僅有0.7-1公斤,可見差距之大。肉的營養價值高:肉牛蛋白質含量高達8%-9.5%,而且人食用后的消化率高達90%以上。牛肉脂肪能提供大量的熱能。牛肉的礦物質含量是豬肉的2倍以上。所以牛肉長期以來倍受消費者的青睞。
肉品等級高:西門塔爾牛的牛肉等級明顯高于普通牛肉。肉色鮮紅、紋理細致、富有彈性、大理石花紋適中、脂肪色澤為白色或帶淡黃色、脂肪質地有較高的硬度、胴體體表脂肪覆蓋率100%。普通的牛肉很難達到這個標準。
與我國黃牛雜交的效果
我國自20世紀初就開始引入西門塔爾牛,到1981年我國已有純種該牛3000余頭,雜交種50余萬頭。西門塔爾牛改良魯西黃牛,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。山東省牧業養殖基地實驗證明,西雜一代牛的初生重為45千克,本地牛僅為23千克;平均日增重,雜種牛6月齡為2斤,18月齡為4.5斤,本地牛相應為0.7斤和1.5斤;6月齡和18月齡體重,雜種牛分別為300千克和1000千克,而本地牛相應為90.13千克和210.75千克。